一位波蘭在台記者為波蘭電影《愛在波蘭戰火時》寫了一篇〈記錄歷史的原兇〉,引述導演安德烈‧華依達的話:「解決政治及社會問題的最佳治療方法,就是將歷史事實展現並誠實地陳述出來。」看過這篇文章之後,我在試片室及試片電影院,看了兩次原名Katyn(卡廷森林)的這部電影。
1940年春天,在蘇俄與波蘭邊境的一個隱密森林裡,史達林命令屠殺為數兩萬兩千名波蘭俘虜,他們是知識分子,軍官、牧師、作家、教授、記者、工程師、律師。準備在二戰後在波蘭推動蘇維埃化共產體制,以取代納粹德國占領狀況,史達林認為必須清除波蘭菁英分子,以減少阻礙力。電影敘述的就是被殺害的波蘭人及其家屬,特別是女性:母親、妻子或女兒,在等待家人時的愛和信念。
一直到1989年,在東歐自由化,波蘭的共產統治體制也被民主化政府取代後,波蘭才能對蘇俄的罪行加以指控。原先,蘇俄指稱卡廷森林的大屠殺是納粹德國所為,屠殺者並製作了紀錄片誣告納粹德國,這種誣告即被稱為「卡廷謊言」。
納粹德國當然也對波蘭迫害,屠殺過波蘭人。電影開始時,從西往東逃亡和從東往西逃亡的波蘭人相遇在一條河上的鐵橋,就有電影沒有描述的歷史,東方的蘇聯軍隊看著納粹德國軍隊槍殺逃亡的波蘭人而坐視不管,並且說,那些死亡的波蘭人會減少蘇聯軍隊日後進入波蘭的殺害行動。
即使到現在,據說俄國的報紙仍指卡廷屠殺事件是納粹德國所為。而共產統治體制下的波蘭,學生被教育說那是納粹德國的罪行。電影裡,陳述著蘇聯以納粹德國屠殺波蘭菁英做為與波蘭發展友誼的基礎。反抗這種謊言,許多愛與信念的故事呈顯出來。
《愛在波蘭戰火時》的導演安德烈‧華依達,父親也在卡廷森林慘遭殺害。他稱這是他的自傳電影。寫〈記錄歷史的原兇〉這篇文章的漢娜(Hanna Shen),是一位嫁給台灣人的波蘭女性,舅公和這段歷史擦身而過,倖免於死,後來在回憶錄中記述被害的人們。卡廷事件與波蘭自由鬥士的名字,沒有被從波蘭人的記憶中溜走、遺忘,是漢娜感到欣慰的事。
電影裡,有一位倖免於死的波蘭軍官,後來在蘇聯占領下的共產統治體制裡,以為可以為受害同僚的家人做一些事,但仍不免良心不安而自殺。這位軍官和留下筆記、後來成為卡廷事件見證的軍官,在被俘時的交談,提及只有衣服上的鈕扣能留存下來。「鈕扣」因而成為波蘭詩人赫伯特(Zbigniew Herbert, 1924-1998)的一首詩。
〈鈕扣〉Z.赫伯特/作 李敏勇/譯
只有堅硬的鈕扣克服死亡,從深處浮現的罪行證言成為他們墳上唯一的紀念碑
它們證明上帝會計數並且憫憐他們但又如何能復活他們的身體成為國土的堅固元素
一隻鳥在一朵雲旁滑翔著一片樹葉飄落發芽的錦葵而那是高處的寂靜是史摩連斯克森林源流的霧氣
只有堅固的鈕扣一種沉默唱詩班的有力聲音只有堅固的鈕扣外套和制服的
──紀念E.赫伯特上尉
(譯註:①史摩連斯克森林(Smolensk forest),在卡廷森林旁的另一處森林。 ②E.赫伯特上尉,詩人Z.赫伯特的叔叔,死於屠殺。)
看了《愛在波蘭戰火時》這部電影,想像波蘭的藝術家、電影人如何記憶他們國度的歷史。波蘭導演奇土勞斯基的電影:《紅》、《藍》、《白》,詮釋了愛、自由與平等,而安德烈‧華依達則對戰火時波蘭的愛,詮釋在對卡廷森林屠殺事件的歷史記憶裡。在戰火時,一些波蘭人說波蘭終將得不到自由,但持有信念與愛的波蘭人相信波蘭終將得到自由。動人的故事,動人的電影,動人的藝術家,動人的電影人……動人的國家。
1940年春天,在蘇俄與波蘭邊境的一個隱密森林裡,史達林命令屠殺為數兩萬兩千名波蘭俘虜,他們是知識分子,軍官、牧師、作家、教授、記者、工程師、律師。準備在二戰後在波蘭推動蘇維埃化共產體制,以取代納粹德國占領狀況,史達林認為必須清除波蘭菁英分子,以減少阻礙力。電影敘述的就是被殺害的波蘭人及其家屬,特別是女性:母親、妻子或女兒,在等待家人時的愛和信念。
一直到1989年,在東歐自由化,波蘭的共產統治體制也被民主化政府取代後,波蘭才能對蘇俄的罪行加以指控。原先,蘇俄指稱卡廷森林的大屠殺是納粹德國所為,屠殺者並製作了紀錄片誣告納粹德國,這種誣告即被稱為「卡廷謊言」。
納粹德國當然也對波蘭迫害,屠殺過波蘭人。電影開始時,從西往東逃亡和從東往西逃亡的波蘭人相遇在一條河上的鐵橋,就有電影沒有描述的歷史,東方的蘇聯軍隊看著納粹德國軍隊槍殺逃亡的波蘭人而坐視不管,並且說,那些死亡的波蘭人會減少蘇聯軍隊日後進入波蘭的殺害行動。
即使到現在,據說俄國的報紙仍指卡廷屠殺事件是納粹德國所為。而共產統治體制下的波蘭,學生被教育說那是納粹德國的罪行。電影裡,陳述著蘇聯以納粹德國屠殺波蘭菁英做為與波蘭發展友誼的基礎。反抗這種謊言,許多愛與信念的故事呈顯出來。
《愛在波蘭戰火時》的導演安德烈‧華依達,父親也在卡廷森林慘遭殺害。他稱這是他的自傳電影。寫〈記錄歷史的原兇〉這篇文章的漢娜(Hanna Shen),是一位嫁給台灣人的波蘭女性,舅公和這段歷史擦身而過,倖免於死,後來在回憶錄中記述被害的人們。卡廷事件與波蘭自由鬥士的名字,沒有被從波蘭人的記憶中溜走、遺忘,是漢娜感到欣慰的事。
電影裡,有一位倖免於死的波蘭軍官,後來在蘇聯占領下的共產統治體制裡,以為可以為受害同僚的家人做一些事,但仍不免良心不安而自殺。這位軍官和留下筆記、後來成為卡廷事件見證的軍官,在被俘時的交談,提及只有衣服上的鈕扣能留存下來。「鈕扣」因而成為波蘭詩人赫伯特(Zbigniew Herbert, 1924-1998)的一首詩。
〈鈕扣〉Z.赫伯特/作 李敏勇/譯
只有堅硬的鈕扣克服死亡,從深處浮現的罪行證言成為他們墳上唯一的紀念碑
它們證明上帝會計數並且憫憐他們但又如何能復活他們的身體成為國土的堅固元素
一隻鳥在一朵雲旁滑翔著一片樹葉飄落發芽的錦葵而那是高處的寂靜是史摩連斯克森林源流的霧氣
只有堅固的鈕扣一種沉默唱詩班的有力聲音只有堅固的鈕扣外套和制服的
──紀念E.赫伯特上尉
(譯註:①史摩連斯克森林(Smolensk forest),在卡廷森林旁的另一處森林。 ②E.赫伯特上尉,詩人Z.赫伯特的叔叔,死於屠殺。)
看了《愛在波蘭戰火時》這部電影,想像波蘭的藝術家、電影人如何記憶他們國度的歷史。波蘭導演奇土勞斯基的電影:《紅》、《藍》、《白》,詮釋了愛、自由與平等,而安德烈‧華依達則對戰火時波蘭的愛,詮釋在對卡廷森林屠殺事件的歷史記憶裡。在戰火時,一些波蘭人說波蘭終將得不到自由,但持有信念與愛的波蘭人相信波蘭終將得到自由。動人的故事,動人的電影,動人的藝術家,動人的電影人……動人的國家。
1 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