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歐盟單一的聲音?

俄羅斯於八月入侵喬治亞之後,歐盟便不斷強力要求莫斯科所有軍隊撤退,並恢復至戰爭前的狀態,但是,當地的俄羅斯軍隊不僅不願意從南奧塞提亞與阿布卡西亞等省份撤離,同時還持續掌控喬治亞的部份領土。 十一月中,波蘭總統雷克.卡辛斯基(Lech Kaczynski)與喬治亞總統艾殊維.薩卡施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在聯合巡視喬治亞邊境與南奧塞提亞地區時,雙雙遭到攻擊,喬治亞總統立即出面譴責蘇聯的槍擊行為,卡辛斯基總統也表示,該槍擊行動顯示喬治亞的停火協議並未發揮效用。 波蘭總統在致送歐盟委員會主席巴洛索的公開信函中表示:「喬治亞事件考驗我們能否避免(俄羅斯)帝國主義的復甦,而歷史教訓則告訴我們,對於類似的暴力事件絕對不可輕言退讓。」 然而,歐盟真的可以置身於俄羅斯帝國主義重生的影響之外嗎? 歐盟意見逐漸紛呈當法國總統尼古拉斯.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在西方盟國的協助下,順利破除社會階層,並批評美國在歐洲部署飛彈防禦系統之際,其行為亦已清楚顯示,在國際場合中,歐盟無法僅以單一的聲音發言。 在過去的冷戰時代,克里姆林宮始終受共產主義的禁錮,直到二零零零年,莫斯科因油品與天然氣價格暴漲,而每年賺進一點三兆的額外營收之後,資本主義才開始再度抬頭。莫斯科的影響力因此大增,從此俄羅斯不僅與意大利、荷蘭、奧地利及法國建立緊密關係,還躍升為德國的主要能源供應國。德國前任總理格哈特.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甚至還主導俄羅斯與德國簽訂天然氣管線合作協定。 「在我漫遊帝制領土的路線裏,在許多其他事物當中,吸引我注意的是,即使在被遺棄和破敗不堪的小鎮裏,即使在幾乎空無一物的書店裏,都還是會賣這國家的大地圖,地圖上世界的其他部份幾乎都成了背景,排在邊緣,置於陰暗處。對俄國人而言,這個地圖是一種視覺上的補償,一種特別的情感昇華物,也是一種公開驕傲的東西。」 這些文句是出自波蘭知名報導記者瑞斯札德.卡普欽斯基(Ryszard Kapuscinski)之手。他在前蘇聯領土旅行好幾個月之後,終於發表了名為《帝國》的著作,台灣書店也已在最近推出了中文版本。 莫斯科今日的發展,對於歷經半世紀的冷戰時代而言,猶如做夢一般。它不僅地圖面積之大,還能夠對西方世界產生具體的影響,而且目前俄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逐步衝擊歐洲國家。 歐洲臣服於俄羅斯的原因,不在於軍隊攻擊,而是歐洲國家對於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及所謂「油元」的渴求。目前,意大利、德國與法國為了國家利益,都已開始向俄羅斯表現出友好態度.
Epoch Weekly

沒有留言: